全国人大代表王秀兰:农业生产离不开气象科技支撑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6-18 09:08    选择字号:T|T

 

近日,武威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雷陪同全国人大代表、凉州区蜻蜓村妇联主席王秀兰,实地调研了祁连山区部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和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现场听取全国人大代表对气象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意见建议。

王秀兰是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妇联主席,也是蜻蜓村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带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带头人。2010年,王秀兰利用贷款搭起了蜻蜓村第一座日光温室,在王秀兰的带动下,村民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大棚种植。目前,蜻蜓村已建成日光温室684座1176亩,平均每亩收入2.4万元以上。日子过好了,乡村旅游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如今的蜻蜓村已经是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农业示范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2015年该村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019年又荣获“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称号。而王秀兰也从“带头”成为了“代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呼风唤雨”背后的气象科技支撑

作为干旱缺水地区的基层农民代表,王秀兰对武威的水资源短缺现状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她曾说,甘肃总体上缺水,武威更是如此,大家盼雨又怕雨,盼的是下雨能缓解旱情,怕的是一下雨就遭灾。正因为如此,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3年“两会”中,王秀兰的建言从未离开过“生态”二字。2019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将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给予支持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答复。今年的两会,她又连提“凉州区黄羊河水库扩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杂木河水库水系联通,保障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3条建议,一件件、一桩桩都和水有关,和筑牢西北生态屏障有关。



王秀兰在陈雷陪同下,先后调研了地处祁连山腹地的天祝县旦马乡细水村、大水村和大红沟镇大红沟村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现场观摩自动火箭发射架、远程控制地面增雪烟炉等设备,了解了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和流程。

陈雷介绍道:“经持续建设,目前武威已建成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71个,其中火箭点45个、高炮点14个、烟炉点8个、焰弹点4个,作业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以上,这些作业点中有35个位于祁连山区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等水系上游。”“我们的作业点都是一有过程就作业,一年四季不间断,效益也非常显著,据水务部门统计,2019年,全市天然河道来水量达1.88亿方,较常年偏多30 %以上;石羊河水系年平均流量为11.37立方米/秒,较常年偏多50%;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为 4.0118亿立方米,较近10年平均偏多23%。”




王秀兰边参观边道:“原来人工增雨雪工作的科技含量如此高、作业设备如此先进、作业受益行业如此广泛,从防灾减灾、农业服务、生态服务到大气污染防治一脉相承,这真是‘呼风唤雨’、惠及民生!”在与旦马乡大水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的常志铖交流作业经历后,望着远处的皑皑雪峰、茵茵草甸、层层松涛,王秀兰真诚的说:“一年四季,坚守岗位,默默奉献,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你们辛苦了!”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施策”

在武威国家气候观象台和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王秀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现代化的气象监测设备。从地温、蒸发到近地层涡度、太阳辐射、沙尘通量、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等,王秀兰在每一个设备前都驻足停留,倾听陈雷的仪器设备功能介绍。参观过程中,王秀兰由衷的感叹:“从前以为气象就是天气预报,没想到气象局的仪器设备这么多,每一个都是高科技,每一项监测都接‘地气’,都与生态建设和我们农民息息相关!”



在武威卫星遥感与生态气象中心,陈雷介绍道:“这是全省也是全国第一个市级卫星遥感与生态气象中心,也是全国七个生态气象站之一,目前我们的生态气象监测项目有4大类、45项,生态气象服务产品有8种,每月都会发布遥感监测生态服务产品,每季度、年度发布《生态监测公报》,定期发布祁连山区积雪覆盖、水体和水库蓄水动态信息,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服务。” 陈雷递给王秀兰一份《2019年荒漠绿洲生态监测公报》, “今年周伟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引用了这份材料中的数据。”



这是在5月8日召开的武威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市长周伟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引用了气象监测资料,佐证武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报告中这样写道:“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气象遥感监测,2019年祁连山武威段积雪面积为近7年来最大,较多年平均量增加26%。”

王秀兰深有感触的说道:“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脱贫攻坚要精准施策,有了你们气象局这些高科技设备和高质量服务,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就能够‘精准施策’了!”

“聚宝棚”中的智慧气象服务

“气象局为农业所做的服务,我是最有发言权了!”参观位于武威荒漠生态与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第六代现代日光温室试验中试基地和农业气象理化生态实验室时,王秀兰由衷的说。

2014年,武威市气象局依靠自身科研力量,研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日光温室小气候智能管理系统,开发了“温室管家”APP客户端。王秀兰的温室大棚是第一批安装使用这款智能化管理产品的,也是第一批体验智慧气象服务的用户。

“安装你们的日光温室智能管理系统前,种蔬菜大棚全靠人力,费工又费时,特别是我们妇女、老人,体力弱,农忙时是最令人头痛的事,而且卷放帘、通风、增温完全凭经验,自从有了这个产品,不但减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实现了智能化管理。”王秀兰说。



“研发这个系统的目的就是解决日光温室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技术措施不到位、浪费劳动力等问题,提高温室精细化管理水平,缩短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时间,在‘避害’的同时兼顾‘趋利’,最终目的是服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陈雷说。“目前,这个系统已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在第一届全国气象服务创新大赛中斩获了二等奖,去年,在武威举行的全省科技活动周上还得到了张世珍副省长的关注和肯定。”

“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我有机会去了很多地方参观学习,也和全国各地的农民代表进行了交流,真的感觉到我们武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落后了,智能化管理、网络销售已经是大趋势了。”王秀兰心情沉重的说。“在这方面,你们气象局是走在前面的,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力量,希望你们再辛苦辛苦,为我们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神器’!”

调研结束时,王秀兰饱含热情的说:“以前不了解,现在才知道气象局为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农业离不开气象,生态文明建设更是离不开气象,我会利用全国人大代表这个平台,好好宣传你们做出的贡献,呼吁政府部门进一步关注和支持气象事业的发展!”

陈雷表示,武威市气象部门将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福祉安康作为最大的初心和使命,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全力以赴服务防灾减灾救灾、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局。也希望王秀兰代表和农民群众继续关心和支持气象工作。(于俊文  于仕琪)

分享: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