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局召开2025年精准预报重点工作交流会
5月23日,全省气象部门精准预报重点工作交流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陶健红出席会议,减灾处、观测处、科技处、中心台、气候中心、信息中心、人影办、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各市(州)气象局分管领导、气象台台长参会,来自预报司、气象中心、探测中心、华风集团、科技厅的特邀专家一同出席会议。
会议流程紧凑高效,多维度聚焦精准预报具体实践。上午的特邀报告环节,预报司、气象中心、探测中心等单位专家围绕0-60天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风雷”“风清”气象预报大模型业务应用评估、面向观测即服务的产品与服务能力等主题分享前沿经验,华风集团专家还就气象导航服务工作进展作专题报告;下午依次由科技处、中心台汇报全省精准预报及智能数字预报工作进展,酒泉、天水、兰州等市局交流预报员队伍建设、预警信号属地化发布、智能网格预报实时订正等实践成果,与会人员就业务痛点开展研讨。
陶健红副局长作总结讲话,他肯定了过去一年全省气象部门在精准预报业务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挑战。围绕下一步如何推进精准预报高质量发展,陶健红副局长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锚定战略定位,明确发展意义。精准预报是气象部门的事业之基,是衡量气象硬实力的重要标志。提升精准预报能力,可以有效推动观测系统的升级和优化,有效提升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科技创新赋能提升精准预报科技内涵。针对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进入瓶颈期、极端天气预警难等问题,重点发展沙尘模式与快速更新同化系统,推进“风雷”等气象大模型本地化应用,构建主客观融合的灾害性预报体系,推动预报向影响评估延伸。
三是夯实基础业务强化精准预报发展支撑保障。完善“6+N”智能网格预报,深化省市县扁平化预警流程,构建0-60天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强化“飞天气象”系统应用。
四是赋能重点行业有效提升精准预报的社会效益。围绕流域洪涝、交通能源等需求研发专业产品,针对文物保护、旅游安全提供精细化服务,主动融入低空经济、金融气象等新兴领域,提升专业服务先导性。
五是切实提升精准预报业务发展的质量效益。提升预报产品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做好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预报工作。持续做好预报员转型发展。
六是统筹做好精准预报能力提升组织保障工作。各级气象部门需提升管理统筹能力,内设机构强化协作保障,直属单位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市州局压实主体责任,通过定期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拟稿:周文婷 审核:杨晓军 发布:张波)


